空間的行動,實踐的藝術-談黃國才的抗爭藝術

Jack chen
May 1, 2022

--

文/陳正杰

黃國才的展覽「戰地啟示錄」,彷彿是一場香港街頭抗爭的簡史,遷徙至臺灣後對中國毫不掩飾的侵略態度,所製作的作品,無外乎是希望透過當代藝術創作,作為介入或是擾動社會的一種形式。

納托・湯普森(Nato Thompson)在《觀看權力的方式》中提到戰術媒介(tactical media)作為當代藝術的方法之一,將藝術視為擾亂權力的工具。而黃國才的作品也正符合戰術媒介「即進即出」快速反應的特性,如〈文化號〉,一台粉紅色,體積接近1:1的解放軍裝甲車座落在空間中;當初香港政府成立文化局,但市民質疑文化局官員背景,藝術家將這台紙做的裝甲車推上街頭遊行,並扮演來自中國政府的「真文化局長」。另外一系列由藝術家扮裝的道具與錄像,更能體現這樣的特質,〈何伯〉、〈財哥〉、〈反極權之盾〉、〈摩西五戒〉、〈自由女神〉、〈HK to CN〉皆是藝術家以不同的形象穿梭在遊行隊伍裡,或是參與群眾的集會中,用誇張或戲謔的方式表演。藝術家的目的無外乎是透過這樣的藝術方法,去介入、擾動、批判、對抗中國透過政治權力改變香港社會樣貌的現況。但我們不得不問,藝術真的改變的了社會現況嗎?

米歇爾.德.塞杜(Michel de Certeau)在《日常生活實踐》中提到:「戰術是弱者的藝術」。面對強者(當權者、霸權者)透過空間(街道、地鐵、城市、國家)進行戰略上的控制與實施暴力時;弱者(民眾、抗議者)只能藉由以時間換取空間的形式進行抵抗,因為他們無法長期、有效地控制空間,只能流動式的等待機會。戰術的意義在於將不同的元素並置,對空間的語言進行不同的闡釋。當我們不斷去思考當代藝術能否作為一種問題解方或是抗爭武器時,應該嘗試以實踐的角度去閱讀黃國才的作品,才容易爬梳一條線索。回顧黃國才的藝術創作,其脈絡更偏向社會雕塑的樣貌,讓觀者對作品的思考或質疑,透過行動讓藝術進入社群。如同約瑟夫·博伊斯(Joseph Beuys)認為社會雕塑談的是社會這個軀體的改造,不止每個人能夠,還必須參與它,如此才能促成快速的轉型。這也讓我想起2019年惠特尼雙年展,英國藝術團體Forensic Architecture以作品〈Triple Chaser〉批評該美術館董事Warren .B Kanders的武器製造商身份,配合藝文界人士的街頭遊行,最後讓Kanders辭去董事。以結果討論或許都不是這類型藝術的主要目的,透過藝術的形式彰顯權力的結構與運行機制、提供新的路徑讓民眾參與和思考、以不同的行動方式擾動社會,相信在黃國才的作品中都可以體現這些特質。

另外,就展品與空間的關係討論黃國才的展覽,會出現幾個有趣的現象,即作品離開特定空間(香港街頭)進入白盒子空間後,作品的意義會就此被消解掉嗎?或是作品還可以稱之為作品嗎?(即便藝術家稱之為文物)70年代開始社會學家和哲學家大量開始討論空間,如米歇爾·傅柯(Michel Foucault)提到空間是任何權力運作的基礎,這也演變至後來認為文化(權力)塑造空間,而空間塑造人類。當物件(作品)放置於不同空間時,產生的效果自然不同。如黃國才的〈進擊的共人〉出現在香港街頭,跟出現在臺南的展場內,意義是完全不同的。作品是模仿日本漫畫的紙皮做的巨人,當時跟隨著抗爭的隊伍前行,如同《進擊的巨人》中潛伏等待襲擊、吃人的怪物。所幸透過當時的影像,或是媒體紀錄,多少招喚回當時的場景,這是網路和新媒體賦予我們的一種降魂術,但我們也無法否認作品多少是被削弱的。但當作品轉換成文件的形式時,展示與保存的重要性或許更值得思考。如前面提到藝術家是無法長時間或永遠控制空間,但作品卻是可以有效逃離這個框架。無疑這時候藝術可能更多乘載的是一種記憶,是一部分的觀點,透過不同形式的展示,嘗試再現那樣的時空場域。喬治.歐威爾(George Orwell)在小說《1984》中提到:「誰控制了過去,誰就控制了未來;誰控制了現在,誰就控制了過去。」我想藝術家正是以一種藝術的、參與的、對抗的語言,書寫一部分自己的香港抗爭史。

最後我想引用安卓雅.弗雷澤(Andrea Fraser)在〈從體制的批判到批判的體制〉文中的一段話做為總結,「問題不是在於反抗體制,畢竟我們就是體制,問題是我們是怎樣的一種體制,我們在將什麼樣的價值體制化,我們獎賞什麼樣的藝術行為,以及我們追求什麼樣的獎賞制度。」我們無法單純的去切割政治、經濟、藝術之間的關係,在當今社會中,很多部分是同步運作,相互影響生產模式。但我們依舊可以選擇自己是怎樣一個人,追求怎樣的價值信仰,透過行為、實踐、生產,去傳遞。

--

--

Jack chen
Jack chen

Written by Jack chen

陳正杰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研究所(就讀中) 淡江大學漢語文化暨文獻資源研究所碩士 淡江大學中文系學士 經歷 BOUNCING ART SHOW 總策展人(2020 - now) 臺南藝志月刊 發行人(2015 - now) 182artspace 負責人(2013 - now)